联系我们 英文版

开学季丨四位科学家,五个课题组,海洋讲师团献给给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礼包

时间:2023/09/08

来源: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并多次就提升全民海洋意识教育做出重要批示。


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的大力支持下,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0.8海洋媒体实验室与厦门市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共同发起“海洋讲师团”科普活动,邀请科学家、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通过海洋知识进课堂授课演讲的形式,为中小学生提供接受海洋教育的机会。

 ——70.8海洋讲师团

  《与科学家面对面 筑梦未来海洋人》






还记得十四五岁时

从初中迈入高中的那个暑期吗

是兴奋

全新的阶段、可触的未来就在眼前

是迷茫

课本外的未知、目标的不明晰

……

 

8月1日

海洋讲师团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开展了一场面向准高中生的

“职业生涯分享特辑活动”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797威尼斯老品牌

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海洋底栖生物学实验室

鱼类遗传学与遗传育种实验室

海洋仿生声学与技术实验室

联合遥感接收站

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联合组织

“厦门大学海洋科技日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专场”


 

在科学家分享的同时

展示科学故事、科学成果、科学方法

带高中生们走出课堂

一观课本外的科学世界

探索与思考属于自己的未来道路




#1


寓教于体验

 科学还能这么玩儿?!


科学体验不在课本上,可能是竞速的大黄鱼,可能是奏乐的鼓虾,可能是潜底的鲍鱼、天上观测海洋的卫星“眼睛”、自制发酵的护肤品……数个课题组联动,打破高中生们对于科学边界的想象。


           丨测评

超级鱼类




科技日现场,鱼类遗传学与遗传育种实验室为高中生们解读基因奥秘,展示这些密码如何打造“超级”鱼类。



课题组成员与志愿者们通过科普海报、实物芯片、设备模型和视频等方式,展示了基因组育种工具和成果,包括成功选育的具备抗刺激隐核虫等特点的大黄鱼新品系,同学们也了解到基因组育种芯片的使用原理、新品系的诞生过程。



鱼类的心率测量与游泳能力测评是衡量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同学们先使用专门的设备,需要在未对其进行任何伤害的前提下,非侵入性地测量鱼类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再通过实验,测量鱼类最大游泳速度等参数,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理状态。




           丨奏响

海洋乐章




海洋仿生声学与技术实验室成员在现场带着同学们一同探索了“声声不息”的海洋——海底地震、海洋火山喷发、海浪、台风等自然现象引起的自然声;鼓虾、鱼类、海豚等海洋生物发出的生物声;打桩、航船等人类活动而引起的人为声……这些声音在海水中传播,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复杂的“声景世界”。

 


而生物声中,如鲸豚、鼓虾、石首鱼等可以发出独特的声信号。水声信息在这些海洋生物的回声定位、觅食、繁殖、求偶与趋避天敌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家们使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与信号处理方法来记录、分析海洋中的声信号,从而更好地理解海洋中的生物声学现象。



科技日现场,在实验室成员的讲解与专业设备的辅助下,同学们学习到了海豚、鼓虾、鱼类的发声机理与声学特征,还动手体验使用专业的集成化设备播放出海豚、鼓虾、大黄鱼的声音,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海洋乐章。




           丨直视

“天空中的眼睛”




利用卫星测控与卫星数据传输可以收集到大量信息,国内高校首颗面向海洋和海岸带科学观测的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海丝一号,为海洋动力环境参数的遥感反演、海洋灾害监测、洪水监测和地表形变分析等都提供了重要支持。

 


联合遥感接收站为同学们展示了以航天和未来探索为主题的海洋科普板块,介绍了卫星测控及数据传输原理,以太空探险类比,讲解海丝卫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直观感受卫星内部的运作流程。在小组自发的讨论环节中,高中生们发散思维,讨论如何借助海丝卫星对海洋城市、港口和山脉等地貌的遥感数据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



将航天元素融入卫星测控与遥感技术的介绍中,为高中生们展示了“天空中的眼睛”,是科学探索历程中的国之重器,更是破窗之旅中的想象力风暴。



           丨辨别

海洋中的“正反派”


海洋底栖生物学实验室课题组为高中生们展示了底栖生物中的“正反派”代表——鲍鱼、东风螺与污损生物。



名“鱼”但实属软体动物门,恬静生活的“正派”鲍鱼爬附于海藻丛生、礁岩环绕、风大洁净的浅海潮下,靠着与海底岩石混为一体的保护色、遮蔽躯体的外壳和强劲的吸附力保护自己,悠然度日;同样为“正派”的东风螺,背着螺壳,静静地潜藏在海底的沙层中,若嗅到食物,则立即钻出快速摄食;


而“反派”污损生物包括附着在人工设施上的海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它们附着在船底、浮标和沿海一切人工设施之上,加速其损坏,不仅可能造成设施的腐蚀与破坏,还可能会导致浒苔绿潮的爆发。



同学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观察了不同的鲍鱼,利用仪器检测鲍鱼的心跳,深入了解这餐桌上的美味珍馐的另一面。主创课题组还向同学们展示了针对污损生物的不同防治方法。


同学们在讲解中了解到,底栖生物的两面性:原本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或可食用的“正派”,因为资源的错位或人类不当的利用,则可能成为“反派”。




           丨打卡

生物发酵制品




海洋生物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还围绕“生物制备”展开了详细的科普,一一讲解了什么是抗生素与超级细菌、细菌的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抗菌肽和海洋抗菌肽、抗菌肽有何功能与应用等。



发酵罐面前,同学们了解了发酵的重要环节与对应原理,并品尝了主创课题组提前发酵好的酸奶。现场还陈列了多种如海洋多肽等发酵产物转化而来的面膜液、精华液、防腐剂、皮癣喷雾剂等日化商品,近距离地向同学们展示了科学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海洋科学家职业生涯” 分享沙龙 

 原来科研是这样?!


来自不同领域的四位科学家,以火山、原生生物、海洋酸化、生物矿物这四个不同切入点,为到场的同学们按下播放键,放映自己的科研日常。



“海洋科学家职业生涯”分享沙龙之

陈双双《神奇的火山》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现为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火山学研究,包括火山岩岩相特征、矿物原位微区地球化学成分等。目前研究东北亚新生代火山活动的岩浆构造演化、华南与环南中国海地区火山活动的岩浆构造演化等。



火山,这个带有神秘感、大部分人只通过影视作品才了解的名词,是陈双双分享的故事主角。



陈双双的分享中,除了火山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外,还详细介绍了火山活动与生命起源、生命灭绝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同学们的积极提问,神秘火山的面貌被一步步揭开。



“海洋科学家职业生涯”分享沙龙之

李冉《海洋中的原生生物》



潍坊学院讲师,现为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访问学者本科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博就读于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原生生物(微型真核生物)生态学。



一滴水中有什么?细菌、不同的浮游生物、还可能有草履虫这般的原生生物,李冉的分享便是以原生生物展开。



 “生命”的迷人奥秘在于其力量与厚度不以个体大小衡量。依托于对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等的长期研究,人类一窥生命真相。



“海洋科学家职业生涯”分享沙龙之

费萨尔·哈姆扎(Faisal Hamzah)

《高二氧化碳世界中的海洋》



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与创新局、海洋研究中心初级研究员。现为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访问学者,“表层海洋-低层大气”国际计划的东南亚研究小组成员,主要研究兴趣是边缘海(如印尼海)中的碳和营养物质、及其与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海洋为人类带来什么好处?答案可能是丰富的食物和水资源、以海洋资源为原料的药物、维持呼吸的氧气、气温的调节……如果我们为海洋什么都不做,这些好处又能持续多久?



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和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在种种变化发生之际,海洋与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海洋科学家职业生涯”分享沙龙之

刘闯《奇妙的海洋生物矿物》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通识课主讲人,德国波茨坦科普日“海洋动物”主讲人,现为厦门大学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生物矿化的分子机制。




生物矿物是动植物体内的无机矿物材料,如哺乳动物的骨骼,牙齿、软体动物的壳、鸡蛋壳等。从组成上来看,生物矿物与自然界岩石的组成相同,通过特殊的高级结构和组装方式在特定生物条件下形成。

 


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矿物同样属于生物矿物,比如藻类的外壳,以高度精密启迪着人类的发明。






本次海洋讲师团“职业生涯分享特辑”暨“厦大海洋科技日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专场”活动作为8797威尼斯老品牌与厦门一中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的系列活动之一,把即将迈入高中的孩子们带入海洋科学的专属宇宙中,了解科学前沿,体验科学多面。


共同埋下一颗颗种子

愿今日被科学打动的翩翩少年

成为未来科学后备人才



出品 |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撰文/排版:胡景云

策划编辑:甘少敏



上一篇: 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开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数字海洋融合主题科普活动 下一篇: MEL举办6·8世界海洋日·海洋演说大会暨舞剧《海上夫人》艺术分享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