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英文版

海洋奇妙物语丨你可听说过“‘魔鬼鱼’龙卷风”?

时间:2022/03/15

来源:

浏览:

 

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undefined

 

 

图片

70.8 海洋奇妙物语


海洋代言人带你

探索占地球表面70.8%的海洋


本期作者

图片

杨晔

门大学2019级本科生,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

 

 


 

图片

图源:纪录片《荒野间谍Ⅱ》


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鱼群小聚会,看似密密麻麻的“小方块”实则都有着3米以上宽的庞大身躯。这是一场海洋盛况——由成百上千只蝠鲼组成的“蝠鲼龙卷风”呼啸而来,将在海中搅起“腥风血雨”。



#01

“魔鬼鱼”:我真的不是魔鬼!

图片

蝠鲼(图源:百度百科)


图片

蝠鲼飞跃出海面(图源:纪录片《蓝色星球Ⅱ》)


蝠鲼(fúfèn)是脊索动物门(Chord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蝠鲼科(Mobulidae)蝠鲼属(Mabula)和前口蝠鲼属(Manta)12种生物的统称,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沿海水域。它们体型庞大,前口蝠鲼成体的胸鳍展开宽度可达8~9米,在海中游曳时像一张缓缓飞行的菱形巨毯。因为拥有凌空飞起的能力,腾空一跃时像极了夜空中飞翔的蝙蝠,故得名“蝠鲼”。

不过,它们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魔鬼鱼”。但事实上,蝠鲼性情温和,多数表现出愿意让潜水员靠近的行为,甚至会主动靠近人类,一起共舞。但它们的“双翼”力量巨大,若不注意保持距离,可能会被拍飞。


undefined

头鳍和口中的鳃耙(图源:百度百科)

undefined

密布于海水中的浮游甲壳动物

(图源:纪录片《追踪深海巨兽》)


蝠鲼总是张着大嘴游动,其实它们是在边走边吃。

蝠鲼是滤食性动物,以个体微小的浮游甲壳动物为食。它们利用鳃耙将食物从海水中过滤出来,再将食物吞进肚子里。它们的头部长有两根突出的头鳍,可以自由摇动,也可以伸展或卷曲起来,波动水流辅助进食。



#02

“蝠鲼龙卷风”:

独特的美食盛宴


当涨潮时或风暴过后,海底的营养物质会随着水流运输至海洋上层,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密布于海水中。

对于蝠鲼来说,这可是一场盛宴的邀请函。

它们接踵而至,默契地围成圈,当数十只甚至数百只蝠鲼环绕着同一个中心盘旋,便形成了“蝠鲼龙卷风”。


图片

“蝠鲼龙卷风”(图源:纪录片《追踪深海巨兽》)


这是一场集体狩猎

当蝠鲼环绕成一个旋风扰动水体时,形成的漩涡能将周围的浮游动物都吸引过来,它们只需张张嘴便能轻松地享用大餐。有人尝试过潜入“蝠鲼龙卷风”的中心,去寻找这场集体狩猎的“始作俑者”。

他们发现,第一只蝠鲼游过食物最密集的地方,会尽可能多地进食,当它在水中快速游动时,由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周围的浮游生物会被聚集到它的身体周围,于是第二只蝠鲼便跟在它的身后,以便更轻松地吃到更多的食物,同时后者也能利用前者造成的水流更轻松地游动。蝠鲼们轮流排在最前面,类似于雁群排成“人”字形迁徙,它们都利用了尾流效应尽量减少自身的能量消耗


undefined

蝠鲼小群体的“花样游泳”(图源:国家地理)


蝠鲼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常常形成关系松散的小群体,结伴遨游于海洋。“蝠鲼龙卷风”是在天时地利“鱼”和之下才能见到的自然奇观。更常见的情景,是三五成群的蝠鲼围成小圈,与浮游动物表演一场生死交加的“花样游泳”。不仅如此,蝠鲼也擅长形成自己的“小旋风”——它们向前翻滚着身体卷起周围的浮游动物,使更多的食物进入嘴中,这被称作“气旋进食”,可谓是将吃货技巧拿捏得死死的了。


undefined

气旋进食(图源:纪录片《蝠鲼女王》)

干饭鱼,干饭魂,干饭鱼是鱼上鱼!

来最多的鱼,吃最省力的饭!


图片



#03

热爱“全身美容”的精致鱼生


undefined

蝠鲼清洁站(图源:Nature)


科学家发现,雄性蝠鲼倾向于在觅食区花费更多时间,雌性蝠鲼则更喜欢在“蝠鲼清洁站”享受全身“美容”。清洁站坐落于珊瑚礁,六间雀鲷鱼、濑鱼、蝴蝶鱼等都是蝠鲼的“清洁师”,它们会吃掉蝠鲼身上的寄生虫和死皮,并咬掉伤口上坏死的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作为具有一定社交性的软骨鱼类,蝠鲼也会在公共浴室打打闹闹,它们“咻”的一下冲过去吓唬对方,然后互相追逐着离开清洁站。



#04

浪漫的“求偶列车”


undefined

“求偶列车”(图源:纪录片《蝠鲼女王》)


每到繁殖季节,蝠鲼便聚集到较为温暖的浅海区。雌性蝠鲼作为引导者,在队伍的最前方引领着追求者们,雄性就像它的影子一样,追随着雌性蝠鲼的脚步,甚至模仿着它的每一个动作。追随者数量可从2只到20只,形成一列“求偶列车”。最终,雌性蝠鲼会选中一到两位伴侣,与其腹部相贴,为这场浪漫的求爱画上句号。作为卵胎生动物雌性蝠鲼将在怀孕10~14个月后产下幼鱼。



#05

“飞毯精灵”的未来去向何方?


你是否听说过膨鱼鳃

在中国,膨鱼鳃就是蝠鲼鳃耙的干制品。由于民间流传膨鱼鳃有治病和保健功能,蝠鲼鳃耙在中国和东南亚市场上的销售量居高不下。然而这些功效却从未被科学证实,相反地,由于长期滤食,鳃耙富集重金属元素,食用后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世界多个国家,蝠鲼肉被用于制作菜肴,在一些西方国家,蝠鲼皮被用于制作皮革产品


图片

流通于市场的鳃耙(图源:百度百科)


大量的消费刺激着蝠鲼捕捞行业。蝠鲼具有极高的洄游习性,所以它们的行踪往往是可被捕捞者预测到的,体型庞大、行动较慢的特性也使得它们更容易被瞄准捕获。加之垃圾积累、污染排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蝠鲼的生存面临着严峻挑战。当下,蝠鲼科所有种已被列入 CITES 附录Ⅱ及 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图片

穿梭于垃圾中的蝠鲼(图源:中国日报网)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在持续的捕捞下,也许几十年后,甚至十几年后,便再不会有足够的蝠鲼形成一场壮观的“蝠鲼龙卷风”,甚至连它们的身影都将在无垠的碧波里永久消失。

只有加强国际蝠鲼保护机构研究合作,才能挽救这群从一亿年前漫步而来的“精灵”。



参考文献:

[1]杨阿米,赵英男,周学红.蝠鲼科动物保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40(03):801-808.

[2]https://v.qq.com/x/cover/652x0onq5tizyu5.html

[3]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38473

[4]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08/these-manta-rays-form-friendships-last-longer-summer-fling

[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903-5


科学指导:陈明茹教授


撰文、排版:杨晔

编审:刘思琦、李依睿


总编:70.8海洋媒体实验室





-END-

 

上一篇: 联合国SDGs共创工作坊 | 让我们共创可持续的“蓝色城市”! 下一篇: 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70.8海洋月,带你遨游无穷之海

相关文章